创新推进农村“三资”管理数字化智慧化 ——日照市东港区农村“三资”管理智能化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| |||
|
|||
|
|||
把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引入农村“三资”管理,借助数字化平台规范运营行为,不断提高镇村权力“能见度”,防范村级“小微权力”腐败发生,彻底解决了“三资”监管质量低、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难题,实现了管理信息化、监管多元化、运行阳光化。 一、搭建百姓信得过的网上“账房”。一是收支实现线上运行。改变传统资金结算方式,无缝链接银行支付系统,聚焦收支去“现金化”。村集体配备移动POS机和聚合支付二维码,村集体收入不再收取现金,付款方或通过银行直接转账或POS机刷卡或微信、支付宝扫码,款项直达银行指定账户,有效规避“坐收坐支”和“小金库”风险。村集体所有支出直接通过银行转账支付。实现资金往来结算依托网银,审核、收支“一站式”完成,资金收支运行轨迹全程可查。二是票据实现源头可溯。参照财政电子票据标准要求和全国电子发票管理系统,将电子票据管理融入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网络监管平台。由镇级按照村级需求在平台申领,各村开具票据只要登录开票管理进入开票页面,将票据内容录入,即可生成电子票据。申领的未使用票据、已使用票据、以及作废票据都会在平台留存,可倒查、可追溯。三是审批实现线上办理。增加线上资金使用审批功能,真正把“少跑腿多办事”的要求落实落地。村级支出事项审批由村(居)会计在平台发起资金使用申请,扫描上传会议纪要等相关资料,由镇经管站、分管领导、主要领导依次按照审批权限做出审批。每个审批环节均可通过系统追溯核查,实现资金使用审批“源头可溯、风险可控、责任可究”闭环管理。四是村级用工网上监管。搭建村级用工监督平台,村集体每笔用工支出、每个用工项目,由村集体线上申请,经镇级审核后予以实施,项目实施前后过程图片上传平台,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记录可查,有效破解了用工不规范、监管难的问题,杜绝村集体派工的随意性,堵住虚假工、人情工、重复工问题的发生。五是管理实现同频共振。打破单一靠张贴公开榜、大小会议通报等传统公开模式,打造“镇+村+户”村务“e阳光”服务平台,由村集体按照规定将拟公开的党务、村务、财务及民生关注问题通过系统后台上传,本村村民下载注册手机APP,动动手指就能随时随地查询本村的“三资”状况。 二、推进动态监管长效化。一是风险防控“预警化”。将农村“三资”管理发现的问题由轻及重划分为“蓝、黄、红”三个等级。蓝色预警由农经部门负责督促限期整改,黄色预警由镇级纪委负责督促限期整改,红色预警由镇级主要领导牵头负责督促限期整改,整改期间一律暂停拨付村级相关资金,并视情节轻重追究责任人责任,把苗头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。二是资产清查化解“常态化”。2019年以来,持续实施“三清五查”活动(资产清查、债权清收、债务清偿,查清集体资金、资产、资源和经济合同、债权债务),延伸拓展了“理顺历史旧账、规范经济合同、合力清收欠款。共计规范资金931.04万元,清收债权7523.99万元,化解债务50747万元;清理合同8269份,规范整改270宗,涉及金额1017.34万元。三是集体“三资”管理“效能化”。采取村民代表党员代表测评、镇级经管站点评等方式,对资金、资产处置规范性、流向科学性进行评价和分析;围绕使用集体资产发展项目投入经济性、绩效目标合理性、实施方案可行性、运营合规性等方面,会同财政、发改、住建、水利等部门和法律专业人员进行综合评价,对发现的问题开展责任倒查。四是工作流程“清单化”。按照“一权一清单、一单一流程”的思路,绘制20项村级“小微权力”运行流程图,重大决策、招投标、人员任用、阳光村务等直观清晰、阳光透明,照单用权、依单办事。区级统一刻制审计专用章,编号备案、持证上岗,审核单据加盖个人审计专用章,终身负责、责任倒查。目前全区备案登记在岗审计专职人员 46名,常年从事农村审计工作。 三、构建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。一是打造过硬队伍。建立农村报账员后备人才库,通过报名考试、民主推荐等方式入库报账员480余人。推行考聘、竞争上岗等举措,对现任村财会人员实行优胜劣汰动态管理。建设集记账、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业务室,全面开展会计实务训练、业务大比武,快速提升专业能力、实战能力。2021年以来,区镇两级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,淘汰调整村会计200余人、占比40%。二是规范产权交易。不断健全交易体系,制定完善决策、实施交易流程,加大专家论证、村民建议在民主决策中的话语权重,用“流程化”管住“任意性”,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,让集体资产专注于绿色高效项目和高质量发展,实现保值增值、村强民富。对工程发包、资产资源处置等重大经济事项,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,委托给第三方专业机构,实现专业人干专业事,镇村两级转为服务和监督角色,杜绝“一言堂”和“暗箱操作”。三是提升法制水平。为各村配备专业法律顾问,利用微信工作群、联络群,及时推送相关法律知识。利用好各村党群议事会,开展集体经济合同专题讲座,提高村干部合同规范化意识。对历史遗留问题或重大敏感、容易引起纠纷的合同探索建立集体研究制度,严格依法依规提出完善和修订建议,避免因“带病合同”“带病审批”“带病决策”留下后患,促进村级持续和谐稳定、长治久安。 |
|||
【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 |
|||
分享到: |